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关系全县人民福祉,关乎沁水永续发展。沁河作为黄河一级支流和正规博彩平台最大的过境河流,同时也是沁水县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因地制宜推进沁河流域水生态建设,保障我县县域范围内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正规博彩平台中国十大赌博软件局沁水分局坚持流域系统性综合施治,实现了3处国家、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域2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问鼎全市第一,用实际行动打造出“河湖长治、碧水长清”的沁水样板。
一、聚焦工业废水治理,强化排污源头监管
(一)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推进水陆统一监管。紧紧抓住企业入河排污口这个“牛鼻子”,坚持“有口皆查、有水皆测”,通过人工徒步、无人机协助等方式,对全县登记建档的32个入河排污口每月开展例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一口一策”分类制定整治措施,确保企业精准治污,有效倒逼和规范排污企业的减污治污行为。
(二)加快生态井场建设,改善排采水处理困境。近年来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执法频次,督促各煤层气企业严格执行生态井场建设标准,新建井场按要求同步建设,已投产的井场逐步整改完善、逐个消化,截至目前,已完成1800余个生态井场建设,实现“见绿不见井、见污全处理、见损有补偿、监控全覆盖”的绿色、可持续良好成效。
(三)健全企业处污设施建设,严控偷排漏排行为。严格涉水企业监管,坚持工业污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尽分、应处尽处”,28家涉水企业全部完成相应污水处理设施配备及场站建设,同时,7家煤层气开采企业除少部分自建撬装式处理设施外,大部分生产废水统一进入沁洁、惠泽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源头杜绝私设暗管、减少跑冒滴漏,实现污水有效收集和集中处理,便于污水回用或调节生态补水。
二、聚力城乡污水治理,呵护沁河肌体健康
(一)协调实施农污治理项目,助力乡村碧水清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体部署,因地制宜、批次推进沁河流域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县78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其中采用纳管型治理村庄19个、自建设施型村庄44个、建设规范化化粪池村庄1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42.9%,将全方位助力乡村推窗见景、临水宜居。
(二)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守护群众用水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通过设立界碑、宣传牌、警示牌等,对12个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立标定界。重点对张峰水库水源地开展划界保护,设立各类标识牌178块,完成2米高金属围网10公里,安装取水口视频监控2台。同时定期开展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对倾倒垃圾、畜禽养殖等违法违建行为进行高压彻查、高限处罚,确保不留“盲点”、不漏“死角”,为城乡居民安全饮水提供有效保障。
(三)加强农村处污设施监管,保障稳定正常运行。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检排查,针对运维管理缺失或不规范、管网不健全、需故障检修等问题,制定下发《沁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时限、压实责任,强力推动整改,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三、蓄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流域系统综治
(一)探索地下水环境管理,守护人水和谐生命线。投资1400余万元,实施沁水县煤层气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划定马必矿区、郑庄矿区等12个重点调查区,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及地表水采样点,通过采集监测分析水体样品,全面掌握煤层气开采过程及机理对区域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合理协调煤层气开采及地下水保护的关系,切实守护好“隐藏的生命之源”。
(二)谋划水源地保护项目,加强水污染源头管控。谋划实施张峰水库水源地保护及中国十大赌博软件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入库支流人工湿地、生态涵养林地及生态护岸工程,打造美丽河湖,构建和谐水生态。
(三)实施流域湿地项目,加强水污染过程控制。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县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一污厂和二污厂出水口关键节点建设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湾则水库入口处建设库滨缓冲带,以净化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大幅削减水体污染。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黄河国家战略在沁水落实落地,是沁水必须坚决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这篇大文章,以沁河流域治理新成效稳步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擦亮新时代沁水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